车商涉足汽车信息系统业务是否明智?
当苹果公司在2008年发布了App Store应用商店后,汽车制造商也从中获取了灵感。从那以后,各大汽车制造商想方设法在汽车的仪表板中集成尽可能多的应用程序。
不过,对于车商来说,进军车载信息系统业务真的明智吗?他们对于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业务了解吗?让我们来看以下几项主要问题:
首先,汽车的平均生命周期约为11年,而消费者更换新手机的频率为18-24个月。另外,人们将手机随身携带——睡觉时、工作时、聚会时、旅游时等等。而汽车“陪伴”人们的机会远没有手机多。
汽车是一项提供便利的工具,让人们能轻松的从A地点到达B地点。在长途旅行时可能会花费几个小时开车。但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并不高。最重要的一点,当代的人们离开手机后或许会感到恐慌、焦虑、无聊,而汽车并没有这项“属性”。手机不仅仅是一款设备,它已经成为了人类的一项附属品。
拥有智能手机的用户都知道,应用商店每天都会有成百上千款全新的应用诞生。而一款新车从开发到上市要经历几年的时间。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升级一款手机应用,而升级车载软件,一般情况下只有在经销商处可以实现,用户需要特地外出一次。虽然现在有新的技术可以实现在线更新,但毕竟这类技术尚未普及。
《洛杉矶时报》近日的一篇文章指出,汽车制造商无法与智能手机竞争,换句话说,车商无法提供比手机应用更便利的汽车应用。即便汽车上拥有手机中的应用,但人们也只有在驾驶时会少许用到这些功能。另外,车载应用无法在灵活性上与手机应用相抗衡。近期J.D. Power的质量调查报告中显示,有许多用户近期对车载系统的功能和体验抱怨不断。
两年多以前,通用、本田以及其他汽车制造商联合成立了汽车互联联盟(Car Connectivity Consortium),为车载应用设定了标准。
尽管该联盟并没有阻止车商开发专有的应用程序,不过其注意力似乎集中于大家普遍接受的终端模式上。所谓终端模式,最典型的就是MirrorLink,它为应用程序在仪表板上形态设定了一组标准。旨在规范智能手机和车载系统的有效连接,并形成良好的用户体验。目标使用户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不用看着手机屏幕、触摸手机屏幕或操作手机按键,只需要用车载上的物理按键或语音命令来控制手机,包括接听/拨打电话、听手机音乐、用手机导航等等。
值得庆幸的是,通用已经基于这项标准,在2013款雪佛兰斯帕可上展示了智能手机如何与驾驶环境进行协作。此外,通用还在系统中加入了BringGo应用组合,同时,斯帕可用户依旧能够通过MirrorLink访问自己手机的应用程序。
其它车商是否会从通用汽车的做法中得到启示?这点无从得知。唯一现在确定的是,汽车与手机互联的方式正在悄然改变。希望车商在进军车载系统业务的步伐保持稳健,不要操之过急。

温馨提示:出口供应商服务是盖世汽车网根据汽配行业特点,依托盖世B2B业务,利用盖世丰富的买家资源为中国汽配出口企业精心打造的贸易平台,旨在帮助中国汽配出口供应商积极对接国际售后市场,扩大汽配产品出口,拓展海外业务。
若您还有出口贸易方面的困惑,点此联系我们